計算機主板是整個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之一,主板影響計算機的性能,所以大家在使用電腦時要好好保護電腦的主板,而電腦主板也會有故障,大部分都是人為造成的。很多主板的故障都是熱插拔造成的,最多是燒掉鍵盤、鼠標口,嚴重的還會燒壞主板。帶電源插拔I/O卡,在插卡和插頭上用力不當,會對接口、芯片等造成損害。主機板故障常表現為系統啟動失敗、屏幕無法顯示等難以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。如果還是沒辦法解決,就直接找附近電腦維修的商家!
電腦主板的維修方法介紹:
1、觀察的方法。

在主板元件之間檢查有無異物掉落。當拆裝箱體時,意外掉落的導電物卡在主板元件之間,有可能造成「保護性故障」。此外,檢查主板與機箱底板間是否由于缺少支撐主板的小銅柱;是否主板安裝不當或變形,使主板與機箱直接接觸,使主板具有短路保護功能的電源自動切斷電源供應。
查看主板電池:如果電腦開機時找不到硬盤、開機后系統時間不正確、CMOS設置不能保存,可以先檢查主板CMOS跳線,再使用“NORMAL”選項(一般是1-2)重新設置。若沒有CMOS跳線錯誤,很可能是由于主板電池損壞或電池電壓不足所致,請換一塊主板電池試試。
查看主板北橋芯片的散熱效果:有的雜牌主板把北橋芯片上的散熱片省掉了,這有可能造成芯片散熱不良,導致系統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工作。遇上這種情況,可以安裝自制的散熱片,或者加一個散熱效果好的機箱風扇。
檢測主板上的電容:主板上的鋁電解電容(一般在CPU插槽附近),由于時間、溫度、質量等原因,會出現“老化”現象,這會導致主板的抗干擾指標降低,影響機子正常工作??少徺I與“老齡”容量相同的電容,準備好電烙鐵、焊錫、松香后,將“老化”更換即可。
請仔細檢查主板插頭、插座是否歪斜、電阻、電容插頭是否相接觸、表面是否燒焦、晶片表面是否開裂、主板上的銅箔燒斷、觸碰某些芯片表面,如果異常發燙,可以用芯片來測試;遇到有疑問的地方,可以用芯片來測試。
2、除塵。
主機板面積較大,是積塵較多的地方。塵埃極易引發插槽與板卡接觸不良,另外,某些主板插卡、芯片采用插腳形式,也常因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。
推薦用羊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,注意不要用力太大或動作太猛,以免觸碰主板表面的貼片元件或造成元件松動而虛焊。在CPU插槽中注意清除用來檢測CPU溫度,或者主板上監控機箱溫度所用的熱敏電阻上的灰塵,否則會引起主板對溫度的識別錯誤,從而引發主板保護故障。如是插槽引腳氧化造成接觸不良,可將硬度白紙折好(表面光滑那面朝外),插入槽前后擦擦;若插腳,可用橡皮擦去表面的氧化層,再重新插接。
3、檢查主板是否短路。
充電前應檢查主板是否短路,以免發生意外。判定方法為:測芯片電源引腳與地面之間的電阻。在沒有插上電源插頭的情況下,這個電阻通常應該是300Ω,最低也不低于100Ω。再次測量反向電阻值,稍有差別,但不可相差太大。如果正負阻值很小或接近于導通,則表明主板發生短路。
造成主板短路的原因,可能是主板上的電阻電容損壞,或者有導電雜物,或者主板上的芯片被擊穿。要找到擊穿的芯片,你可以插上電源,加電測量。測量普通電源的+5V和+12V。如果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準過遠,則可采用分隔法或切斷某些引線,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測電壓。在切斷一根導線或拔下一塊芯片時,如果電壓恢復正常,則該導線引出的元件或拔下的芯片,即出現故障。
4、拔插交換法。
這種方法可以決定是主板上的故障還是I/O設備上的故障?即是把同類型的插板板或芯片彼此交換,然后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,判斷出故障所在。這主要是用來進行容易拔插的維護環境,比如內存自檢錯誤,可以更換相同的內存芯片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。
其操作方式是:先關機,然后依次拔出插板板,每次拔下一塊板,即可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,一旦某塊被拔出,主板正常運行,則是該插件板有故障,或相應的I/O總線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;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,系統啟動仍不正常,則故障很可能發生在主板。
5、靜態/動態測量。
靜力法:讓主板暫停某一特寫狀態,根據電路邏輯原理或芯片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邏輯關系,用萬用表或邏輯筆測量相關點電平,對故障進行分析判斷。
動力測試分析法:編制專門的論證程序或人為設定正常條件,在機器運轉時,用示波器測量觀察有關部件的波形,并與正常波形進行比較,以判斷故障所在。
因為控制邏輯在主板上的集成程度越來越高,所以它的邏輯正確性,已經難以用測量方法加以判斷。推薦先對邏輯關系簡單的芯片和阻容元件進行判斷,然后將故障集中于邏輯關系難以判斷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。
以上就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內容,希望能幫助到您,更多請您關注我們的官網新聞!